手机号码:18102211061
摘要
近年来, 一种引起石斑鱼苗种培育阶段的肠道微孢子虫病在海南广泛传播, 损失严重, 其主要症状为厌食、肠壁变薄、鱼体极度消瘦、排白便等症状, 造成苗种的大量死亡, 死亡率最高可达100%,危害仅次于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。由于其最直观的临床症状为患病鱼极度消瘦, 故当地渔民也称其为“瘦shen病", 该病病原为肠胞虫科, 肠孢虫属(Enterospora)一新种, 命名为石斑鱼肠孢虫(Enterospora epinepheli sp. n.)。
微孢子虫是一类泛在的、成孢子的、单细胞专性细胞内寄生虫, 宿主范围广泛, 可寄生于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(包括人类)几乎所有动物类群。鱼类是微孢子虫的主要宿主之一, 目前已报道21属160余种, 绝大部种类感染硬骨鱼类。
已报道3种石斑鱼微孢子虫病, 病原分别为寄生于清水石斑鱼(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)肠壁的阿拉伯格留虫(Glugea arabica)、寄生于网纹石斑鱼(E. chlorostigma)腹腔的匹里虫待定种、寄生于赤点石斑鱼(E. akaara)腹腔的石斑鱼格留虫(G. epinephelusis)。
全年都可检测到,暴发通常发生在 5 月至 11 月的雨季,水温在 26 至 30℃ ,盐度28-34 ppt。
易感动物:石斑鱼
临床症状
患病珍珠龙胆苗种主要表现为鱼苗停止摄食并伴有白便, 鱼体消瘦, 头骨和腹腔凹陷, 背脊肌肉消瘦, 严重的为刀刃状(图1a), 体重仅为正常鱼苗的20%—40%。
病鱼剖检可见肝脏轻度萎suo,肠管有严重水肿,内含白色物质,肠壁薄而透明(图1b)。
发病石斑鱼
有研究表明, 肠胞虫科的种类在基因组水平上丢失了糖酵解途径的大量基因, 通过 ATP转运体从宿主中转运能量和营养物质, 说明肠胞虫科种类对宿主具有高度的依赖性。从而导致虫体与宿主竞争营养成分以及能量物质, 这可能是对虾肝肠胞虫、核肠孢虫以及石斑鱼肠孢虫寄生导致宿主出现生长速度慢、瘦shen等症状的原因。
表1 已报道的肠孢虫属种类形态特征
防控措施
(1)严格执行检疫制度。
(2)不使用携带病原的鲜活小杂鱼虾作为饵料。
(3)出现病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,及时捞出病鱼、死鱼做无害化处理。
石斑鱼肠胞虫核酸检测试剂盒
双螺旋基因推出了石斑鱼肠胞虫核酸检测试剂盒(PCR-荧光探针法),可针对水生动物组织、饲料、粪便及水体等样本中石斑鱼肠胞虫的特异核酸片段进行扩增,通过实时扩增曲线判定结果。
产品名称:石斑鱼肠胞虫核酸检测试剂盒(PCR-荧光探针法)
产品货号:032972MⅢ
产品规格:48T/盒 0.2八联独盖
检出限:101copies/μL 基因组DNA
假阳性防控:UNG防污染体系,避免扩增产物污染带来的假阳性;
均一性:独立分装,ROX染料校正,避免孔间偏差;
样本线性:8个数量级,R2=0.998;
稳定性:效期稳定性15个月、热稳定性1周、批内批间差CV<3%;
GMP生产车间:每一盒试剂均产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生产车间。
上一篇:坎贝氏弧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简介